发布时间: 2023-09-20 16:04:46 点击量:
今年上半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2.2万套,同比增长5.4%,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50%,稳居全球第一;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持续快速发展,其中服务机器人产量达353万套,同比增长9.6%。
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并加速走进生活,有力驱动了经济社会智能化变革。
应用再拓展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机器人产业已步入技术创新密集活跃、应用深度拓展的发展机遇期。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产品速度、可靠性、负载能力等各项指标不断提升,部分产品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达8万小时,最大负载能力由原来的500公斤提升到700公斤;服务及特种机器人创新应用成果显著,比如: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洞察号水下机器人完成5100米海底测试,排涝机器人、无人机等有利辅助救援队执行抗洪救灾等任务。
“我国机器人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稳步推进,场景应用不断拓展,产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逐步增强,在技术创新、高端制造、集成应用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说。
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带动下,去年我国机器人全行业营业收入超过1700亿元,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各类创新主体产出质量稳步提升,创新链条不断完善,有力促进了机器人产业向高端化升级,农业生产、工业作业、生命健康、生活服务等各领域有望迎来以机器人为关键支撑的全新阶段。
在近期举办的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由4台2米多高的新松SR210D工业机械臂组成的白车身点焊机器人工作站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汽车焊装线工艺结构紧密,技术难度大、行业壁垒高,需要多台焊接机器人精准高效、无故障稳定运行。”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行业经理马骋说,结合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机器人可以对产线运行、焊接质量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监控与分析,辅助用户开展科学化管理与决策。
“目前,工业领域的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工人392台,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覆盖了65个行业大类206个行业中类,在卫浴、陶瓷、五金、家具等传统产业应用更加广泛,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型行业应用加速涌现,机器人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已大幅拓展。”辛国斌说。
抢占新赛道
参加过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人形机器人“优悠”,由优必选科技自主研发,代表了我国具身智能体最新研究成果。它不仅能理解人类语言、识别物品,还能很好地控制身体运动。
“工业自动化时代的人工仍不可或缺,未来人形机器人可以与传统自动化设备协同作业,以解决复杂场景的柔性无人化,自主完成扭矩拧紧、物料搬运等高难度任务。”优必选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剑透露,优必选科技正与国内头部企业探索人形机器人在新能源汽车、智慧物流等工业场景的应用。同时,随着陪伴功能和服务功能的应用落地,人形机器人走入家庭只是时间问题。
“当前,以人形机器人和通用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蓬勃发展,正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未来产业的新赛道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说,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驱动,全球正迎来人形机器人与通用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热潮。
徐晓兰表示,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和产业高水平发展,要坚持应用牵引、整机带动、软硬协同、生态构建的工程化路径,以通用人工智能的技术突破为引擎,打造人形机器人的大脑和小脑,支持建设国家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部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提升关键共性技术的供给能力,赋能更多行业创新发展。
集智促创新
近年来,不少地方加快布局机器人产业,分类施策拓展机器人应用深度和广度,形成了一批集研发、生产、服务为一体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英表示,从我国机器人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上市企业分布来看,我国机器人优质企业重点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形成了以北京、深圳、上海、东莞、杭州、天津、苏州、佛山、广州、青岛等市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并在当地优质企业引领带动下,涌现了一批在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
今年年初,工信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推动各行业、各地方结合行业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特色,开展“机器人+”应用创新实践。
政策引领,各地积极响应。北京亦庄日前发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机器人研发投入年复合增长率达50%以上,搭建50个机器人应用场景示范项目,规上工业企业机器人密度达到360台/万人,产值规模达到100亿元。
“北京把机器人作为新时期首都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方向,从支持企业创新、推动产业集聚、加快场景应用和强化要素保障4个方面提出了多条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具体措施。”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苏国斌说。
“我国拥有广阔的机器人应用市场,随着‘机器人+’行动稳步实施,以及在新能源汽车、医疗手术、电力巡检、光伏等领域的应用不断走深向实,将有力支撑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陈英说。
来源: 经济日报 作者: 郭静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