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8-04-08 11:54:10 点击量:
2018年两会,各界代表、委员为推进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积极建言献策。国务院领导人更是在政府报告中高频率提及“医”字,彰显了国家对人民群众在医疗改革这一民生问题上的热切关注以及努力着眼于解决问题的决心。 为便捷CCTMIS会员们更全面地解读2018两会医改的热点讯息,本文综合并概述了自两会来的热点新闻。
热点
1
规范医药市场
保护国家医药创新
3月20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 “进口商品的税率水平在世界处于中等水平。一些市场热销的消费品包括药品,特别是群众、患者急需的抗癌药品,我们要较大幅度降低,降到零水平。”
药品购销使用中长期存在信息不对称、市场失灵、生产流通秩序混乱、质量参差不齐、价格虚高、药物滥用等问题。因此药品供应保障制度不仅是深化医改的五大基本制度之一,更是推进“三医联动”的重要一环。
对此,陕西省医改办主任、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刘岭提出了“四个方面做好加法,四个方面做好减法“的详细意见。
“四个方面做加法”:
(一)完善药物制度:应进一步扩大基本药物目录,满足基本医疗需、加大医保报销支持政策,逐步实现基本药物的全额报,探索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实施免费供给;
(二)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应探索改革药品采购机构运行机制,建立全国性或区域性药品交易平台,探索GPO、医保、医联体、省际联合等多种采购模式,开展专业化的交易服务,并利用部门联动会商机制,健全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体系,建立短缺药品储备基地,做好罕见病用药等短缺药品保障工作;
(三)促进药品合理使用:建立总药师制度,在二级及以上医院设立总药师,充分发挥其在药品采供管理、临床科室合理用药指导、处方审核和药学服务等方面的职能作用;
(四)强化综合监管:利用大数据提高对药品使用的监控,实现药品采购、配送、使用、结算全流程的监管,加强对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监督考核,严格执行诚信记录和市场清退制度。
“四个方面做减法”:
(一)药品价格谈判体系:对部分专利药或涉及人群多、价格高的药品,建立多层级的价格谈判体系,除明确货源和用量承诺以外,谈判中加强专利审批、药品上市许可、进入医保目录等方面的联动,在保障生产企业合理利润水平的同时,通过大幅增加采购数量,降低药品价格,实现企业和患者的利益共赢。
(二)促进药品合理使用: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重点监控药品和超常使用药品的预警通报和及时干预,落实专项处方点评,并将点评结构与绩效考核挂钩,完善奖惩制度,促进合理用药。同时鼓励优先采购使用低价药品,减少高价药品使用份额,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用药费用。
(三)医院药品由收益转为支出:建立包括财政投入、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保支付在内的多渠道、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改变医院的行为模式,斩断医院与药品的利益链条,破除医院的逐利倾向;加快建立符合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发挥卫生行政部门和医保部门的监控作用,切实扭转滥用药品、大处方、大检查等行为,从制度上改变医务人员通过药品逐利的执业环境,让医生不能、不敢、不想乱开药品。
(四)规范药品流通秩序:进一步明确实施细则,在药品采购中严格执行“两票制”,减少流通环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界定和核验“两票制”,降低医院核验票据的风险和企业不必要的成本;压缩数量,提高配送企业集中度,通过科学制定遴选标准和程序,充分考虑短缺药品、毒麻精放药品和生物制品的配送能力,遴选出服务能力强、业务规模大、信息化管理水平高的配送企业承担配送职能,规范流通秩序,净化流通环境。
“下一步重点要放宽服务业的准入,比如说在养老、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我们会加大放宽准入力度,在一些方面逐步放宽甚至取消股比的限制。我们还会全面放开制造业,在这方面不允许强制转让技术,我们将保护知识产权”,国务院总理在医药的政策、专利等方面也做了强调。
热点
2
医疗体系“三联动”
切实解决百姓看病难题
“有限度的财力投入与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间的矛盾、医改成效的社会整体评价与个体感受间的差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平衡,这是一道世界难题。”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队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做出了深刻评价。
面对这样的世界难题,3月13日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对此积极地作出了重要调整——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对于此次调整,国务院委员表示,为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确保医保资金合理使用、安全可控,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更好保障病有所医。
“三医联动”
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职责,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职责等进行整合,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医疗保障局的主要职责包括:拟定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政策、规划、标准并组织实施,监督管理相关医疗保障基金,完善国家异地就医的管理和费用结算平台,组织制定和调整药品、医疗服务价格和收费标准,制定药品和医用耗材的招标采购政策并监督实施,监督管理纳入医保范围内的医疗机构相关服务行为和医疗费用等。
“新成立的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务院直属),整合了原来碎片化的医疗保障制度、定价制度,对推动医疗服务质量、效率的提高将发挥重要作用。”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说。
同时,为了更好地执行健康中国战略,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国务院领导人还说:“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把基层医院和外出农民工、外来就业创业人员等全部纳入”。为保证基本医疗保险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将统一规划,推进基本医疗保险标准化和信息系统建设,继续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大病保险方面则鼓励企业、个人购买商业大病补充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发展基本医保之外的健康保险产品。
除了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国务院领导人还表示,为了让老百姓看病更便捷,解决医疗资源“胖瘦不均”的问题,未来将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推进分级诊疗这一项重要的举措。
分级诊疗
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 举措,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医药卫生事业长远健康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认为,让病人能看到想看的专家,可以提高就诊积极性。因此他提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可以把医院的常见病、呼吸、心血管、内分泌等专家下沉到社区的意见。
对全科医生,吴浩解释道“家庭医生其实是家庭医生式服务,并不等同于私人医生。这种医疗模式主要是社区卫生服务团队通过与居民签约,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的健康责任制管理,就像健康的4S店”。据吴浩了解,在基层提供服务的基本是全科医生。
热点
3
共享大数据+时代
政策保驾护航信息高速路
“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代表说,让病人“好看病、看好病”,需要利用医疗大数据发力疾病预测、定制化治疗等精准医疗领域,打造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的临床辅助诊断系统,提升诊疗水平,降低就医成本。通过大力推动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和升级改造,落地医院大数据战略,不但可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还能解决不同医院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
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的应用,可以推动医疗服务从院内到院外延伸,从治疗向健康管理延伸,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到智慧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平等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就医看病难是老百姓的烦心事。要让信息化和智能化成为患者的‘两条腿’,让信息多跑步,让患者少走路。用智慧医疗助力解决看病难题。”杨元庆总结道。
同样来自联想团队负责联想智慧医疗的COO罗宾介绍了联想智慧医疗自2016年成立至今,如何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整个业务流程,推出自己的产品,使患者在整个诊断期间产生的所有数据,包括检查数据、住院数据、门诊数据、社保和支付数据等有了记录和实践积累。
首次参会的搜狗CEO王小川说:“数据显示,搜狗每天有几千万人次的检索查询与医疗相关的信息,占总搜索量的8%-9%。”他认为构建新型医联体是一个大方向,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国医疗资源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医疗初步分诊的内容也可以交给互联网来实现。
卫云医疗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陈晓红也强调了“共享”概念。陈晓红表示,她的团队用三年半时间,在中国医院协会的支持下收集了400多家三级和二级医院4000万病例量的临床大数据结果,国家可以利用这种标准化的大数据结果来测算和制订合理的付费标准。“医疗领域的数据只有共享才能获得更大的价值。”陈晓红总结道。
除了专业的、已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团队参与构建设计大数据平台框架的蓝图,人才和政策导向,更是实现蓝图3D化不可缺少的环节。
对此,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徐洪利表示:“搞医疗大数据,离不开生物医学、统计、精算和计算机人才,建议在国家人才培养计划里设置一个综合学科。”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秀梅表示:“健康大数据核心就在于应用,没有应用,虚拟的东西就体现不出它的价值。” 只有保障应用的各个环节落实搭建,这条医疗信息高速路才能最终完成。“只有在政产学研用多方推动下,将健康大数据建设与医疗健康实体产业进行有效融合,才是共赢之道。”张秀梅说。
中电数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锋也表示:“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二是推动发展新业态,三是提高行业精准管理,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济南市政协副主席段青英建议,以常见慢性病为切入点,面向我国基层医生工作需求,加大系统研发投入,加强医学影像识别、语音识别、医学知识图谱、大数据分析处理等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研发推广全科医生诊疗机器人系统,以协助基层医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性病管理、健康评估、健康管理等,从而加快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实现精准医疗扶贫装配齐全。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麻醉重症学部主任姚尚龙介绍了现今在健康扶贫工作中采取的“三位一体、立体帮扶”的模式:一是疾病治疗、疾病预防,疾病康复‘三位一体’;二是村卫生室、社区中心和区域卫生中心‘三位一体’的帮扶;三是康复。
姚尚龙提出,在“互联网+”时代,精准医疗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开展远程门诊、远程疑难讨论,远程病例分析等科技信息手段,这就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扶贫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条件。
平安健康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平安好医生医疗运营副总裁行凌伟表示:“AI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集成了很多名医的临床经验,每天有大量的问诊在验证这套系统,当把这套系统植入村医专属版app,相当于村医随身携带了一个人工智能的助手,各位医者大家的经验也就转化成村医的经验。”行凌伟介绍道:“5+1智慧医疗”具体包括:村医升级、村医帮扶、医师平台、医疗援助、名医巡诊以及为村民建立专属健康管理档案等。通过‘5+1智慧医疗’帮扶,可以用科技赋能村医,做好村民健康管理,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